找到相关内容276篇,用时3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心经》与禅宗思想

    色不异不异色。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受想行识,亦复如是。舍利子,是诸法,不生不灭,不垢不净,不增不减。是故空中无色,无受、想、行、识,无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无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。无眼界...《心经》般若观深邃澄明的般若之光,映照着睿智灵动的禅悟智慧。其五蕴皆空、色即、诸法、了无所得的般若观,深刻影响了禅宗破除五蕴执着、圆融真空妙有、体证澄明自性、彻见本来面目的思想内涵、思维...

    吴言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23546914.html
  • 般若观印禅心———论《心经》对禅思禅诗的影响

    般若观印禅心 ———论《心经》对禅思禅诗的影响吴言生  内容提要 对中国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的《心经》,既是《大般若经》的精华,也是佛法的总纲领。《心经》五蕴皆空、色即、诸法、了无所得的般若...同,无相法身岂有二?若舍烦恼觅菩提,不知何方有佛地? (《庞居士语录》卷下)离烦恼之外并无菩提可求。“真智”在表面上虽与“五蕴”相对立,但在本体上,二者是即、同一的。若如实地观照诸法,洞明缘起与...

    吴言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01560835.html
  • 不退心

    的无漏学,观照诸法,息灭人我差别的偏见,才是最究竟的常乐境界。” 化人比丘尼滔滔不绝的一番话,像一桶净水浇淋在修道者的心上,他细细审察每一句话的意义,的确,四大本是和合的假相。众生就因过分贪着四大假相,而害了自己。觉悟到诸法,住在世界上就如客居他乡,看十方众生,实在没有亲疏可言。 修道者由此心胸豁朗,舍却挂碍,一本初衷,认真学道,终于得大自在。...

    佚名

    |哲理故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7/09/17423116590.html
  • 苦集灭道

    。是不分好坏上下,是无等的。  五、正命-正正当当地维持你的生命,是唯我独尊的,但也是大我的一个细胞,是一体的。  六、正精进-日新又日新,努力自己向上,是诸法的。  七、正念-念念不忘神创造人的...

    黄显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54640455.html
  • “何水无鱼谜语”答案讨论

    “何水无鱼?何山无石?何树无枝?何子无父?何女无夫?何城无市?”至今为止已经看到了几种不同的答案,究竟哪个为是呢?本着多知多识的思想,把这几个答案帖出来供大家参考讨论:   答案一:   原于释迦凡尘语录,名曰劝修经,南水无鱼,无山无石,阿人无父,弥女无夫,何陀树无枝,佛城无市?六字乃南无阿弥陀佛,后列为语咒。释迦行于尘,无日,无食,不眠,不休,受想行识亦复如是,是诸法——南无阿弥陀佛。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80840639.html
  • 浅谈三摩钵提

    一出现,马上牵回咒上。”──这正是修定。 “请问:在持咒的同时,如何思维密咒的法义?” ──咒的法义不外智、悲两个方面。 一、咒之般若波罗蜜义,广说无量无边,但归纳起来,《心经》之“诸法,...一切佛法,故为陀罗尼;密咒于心中念念相续(即“不失寂念”)的同时,思维密咒之法义(如阿字所示之“诸法本无生”义),就是不失静慧。“此菩萨者名单修三摩钵提”——如是修持就是单修三摩钵提。若行人于此方便信心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94345418.html
  • 说知见

    。”这就是诸法的深般若。  真知见就是深般若。般若是诸佛之母,知见就是诸佛之母。我佛开示众生悟入者,无过于此也。珍重!珍重!   或说:知见何尝不是地狱之母?就看珍重不珍重了!因果规律是必然的。选...是唯心,亦非净土。  《法华经》说:“是法住法位,世间常住。”也就是说,“佛之知见这一妙法长期住在真空无相的法位上,而其无不的世间生活也长期住在这一妙法的真空法位中”。所以只要参究、念佛,就都是...

    演 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5948294.html
  • 无分别智与无分别理

    说言“一切法”;一切法故,真智现观,不见一法,唯二相恒常现前,是为悟入诸法。②观一切都是变化无常,无常故,都无定法可得;无定法可得故,就不能说它是什么、或不是什么,由是名言不可施设,而得于...就能悟入一切诸法不可分别之真实理际。大乘讲唯相无法。比如凳子这一法,你把上面的木板拆开,把四个木腿拆开,就没有一个“凳子”可得。有的只是木板、木腿这些东西。除开了木板、木腿和合而外,根本没有“凳子”...

    唐仲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75850418.html
  • 写给汉地密乘行者的话

    所能见的只不过是佛的化身而已,也就是菩萨。我讲这些决不是反对汉人修藏密,而是希望大家都明智一点,因为佛教是智慧的宗教,觉悟的宗教。  结颂:  万法相共因缘生,诸法能改变。  心是内因事是缘,因缘差异即凡圣。  缘心舍境入圣道,缘境迷心变众生。  圣者心安常自乐,众生烦恼无穷尽。  了知缘起无我,是为菩萨觉有情。  内修正因菩提心,外依大缘觉悟人。  善根成熟机缘合,引生觉悟出迷尘。  彻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02750782.html
  • 参禅的三重境界与两偈

    什么要区分菩提树明镜台和尘埃呢?凡所有,皆是虚妄。所以,这一境界依然有执著,只是执著得更高明,执著于我、执著于法、执著于执著、执著于不执著、执著于……管它什么,就是还是执著。正所谓,诸法,...修正果的追求——时时勤拂拭;有着明显的四大可,其它不——地、水、火、风起来容易阿,人的欲望可么,不要忘了修道成佛也是欲望阿。当然,即便是参禅的第一境界,仍然能够勿以善小而不为,勿以恶小而为之。其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84655876.html